关于向全国模范教师彭小川教授学习的决定

 

全院各单位、全体教职员工: 
    在2004年的教师节,我院应用语言学系彭小川教授被授予“全国模范教师”的光荣称号。几十年来,彭小川教授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和汗水,获得了累累硕果。学院党委号召全体教职员工以彭小川教授为榜样,学习她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院,热爱学生,严于律己,乐于牺牲,为党的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要求大家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为全面提升学院教学、科研水平,开创学院建设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附:全国模范教师彭小川教授事迹——张扬师德大旗,承担民族重任
 
                           中共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委员会
                                                                             二○○四年十月二十五日
                 ——张扬师德大旗,承担民族重任
江泽民同志指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道德素质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意大利诗人但丁有句名言: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青少年所受的教育和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命运。教师肩负的责任重大如此,因而江泽民同志进一步指出:“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
“为人师表”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精髓。我国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17世纪法国的卢梭则更加直白“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之前,自己就必须要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确实, “学生对教师的尊敬的唯一源泉是教师的德和才。无德无才的教师是绝对不可能受到爱戴和尊重的。”( 爱因斯坦),教师的表率作用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对学生有着极大的影响。要想培养出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必须张扬师德的大旗,使每一位教师都具备优秀的道德风范。
什么是师德?它是教师从事教育劳动时必须遵循的各种道德规范的总和。它应该是建立在教师个人品德之上的职业道德。而道德是人的灵魂,它支配着人的一切行为。
总的来说,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每一位人民教师:热爱和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严于律已、严谨治学、诲人不倦、为人师表。全国模范教师彭小川教授的一生是真正张扬师德风范的一生,她的大量优秀事迹具体而深刻地体现了师德的真正内涵、展示良好师德的强大力量和作用。她的优秀事迹给我们如下几个方面的启示:
一、 师德必须以热爱教育事业为基础 热爱教育事业,才有可能热爱学生,热爱学生才有可能想方设法去教好学生。彭小川教授在党的教育战线上辛勤耕耘了三十几年。从1969年开始在农村教书起,直至成为一个大学的教授,她都是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之中。凡她上过课的班级,她都会花不少的时间对每一个学生的家庭背景、学习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以便于进行教学和教育能“有的放矢”,她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效果在她所任教过的学校和师生中有口皆碑。为此,她获得过学校优秀教师、优秀党员、“国务院侨办优秀教师”、“广东省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广东省师德标兵”等众多的荣誉称号。
二.师德必须以奉献精神为根本 没有忘我的、乐于牺牲、勇于为教育事业献身的奉献精神,就没有真正的师德。彭小川教授的奉献精神体现在她时刻把教学和工作放在第一位的,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年届五十五的彭小川教授不仅自己身患多种慢性病(如胃病、心脏早搏、心肌劳累等),家中还有一个年迈多病的母亲,但她并未因此减少自己的工作。有一年的五一节前夕,因为节假日等原因调课,她一天就上了留学生、本科生和研究生三个层次的课共十节,如果没有奉献精神,不用说她这样的年纪和身体,就是一般的年轻教师也难以承受。尤为不巧的是,当晚,她母亲心脏病发作,第二天一早,她又忙着送母亲住院治疗;又有一次凌晨4点多,她得了急性胃肠炎,胃、腹剧痛,而且一连腹泻6次,于是被送往医院急诊,打点滴直至下午4点多才结束,晚上7:00,学院有一个的职称评定会议,她的胃肠仍然很不舒服,本来,她完全可以请假休息,但她考虑到学院的评委中有两位教授外出开会,于是,她隐瞒了自己生病的情况,坚持参加了当晚的评审会。这就是彭小川教授“无论自己面临什么样的困难,也不能影响了教学和工作”的奉献思想的具体体现。她一心为学生着想,凡外出讲学和参加学术会议耽误的课,她一定安排好一节不落地补上,因而有时只好利用晚上加班上课。由于留学生招生的特殊性,造成学生的汉语程度参差不齐,每个学期彭老师都要给那些晚到或跟不上进度的留学生免费补课,这已成了她不可更改的制度。为了支持弟子们在学业上继续深造,她甚至慷慨解囊,借出几万元钱给家庭困难的博士弟子以解燃眉之急。在很多人经受不起金钱诱惑的今天,这种品德和行为更显出它的难能可贵。
三.师德必须以“为人师表”为核心 那就是每一个教师都应该严于律已、严谨治学,诲人不倦,为人师表,这样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有这样一些教师,上课迟到几分钟,下课提早几分钟,他们认为这是不足挂齿的小事,然而彭小川教授从不这样认为。她几十年如一日,每一堂课,都提前10分钟左右就到教室,作好课前的准备。她认真地点名考勤,一丝不苟地履行一个教师最起码的职责。对自己所带的研究生,彭老师也总是从做学问和做人两个方面严格要求。她不仅自己为研究生的论文(尤其是毕业论文)字斟句酌地几改其稿,还发动其他的师弟、师妹为这些毕业论文进行研讨,提出修改意见,这是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的,我们常常看见彭老师带着她的弟子们下午、晚上连续作战,晚餐经常是彭老师请大家吃盒饭。虽然辛苦,但彭老师觉得值,因为这样既提高了论文的质量,同时也提高了其他研究生撰写论文的能力;她所带研究生进行教学实习,她都会经常去了解他们的教学情况,有一次,实习的研究生因为没有上课经验,留学生有不少意见,彭老师立即抽空去听课,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在彭老师的指点帮助下,这个研究生的教学进步很快,期末评估留学生们给这位研究生打了92分的高分。还有一次,有人给她所带的一个研究生提了点意见,于是,她多次打电话向那位研究生了解事情的详细情况,并把那位弟子找来做耐心的思想下作,从下午3点一直谈到晚上7点,直到那位弟子心悦诚服。彭老师不仅身体力行地严谨治学,而且引导和鼓励弟子们不断进取。以她做人的威望,人格的力量,积极地影响和教育着她的弟子。正如孔子的弟子对其的评价:“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夫子循循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而。”(《子罕第九》第一O章) 在她的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下,她的研究生也都养成了刻苦钻研,力求上进的学风。她所带四届毕业生中,就有五人考上了博士,其中黄瓒辉、贺晓玲两人都是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分别考上了北京大学和香港大学的博士研究生。
彭小川教授实践了教育家陶行之先生提出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思想。真正做到了以“能”传道、授业、解惑,更做到以“德”修身、治学、育人,不愧是我们学院、我们学校乃至全国教师为人师表的旗帜。
四.师德必须以教好书为关键,这是教师的职业性质所决定的。
要教好书,首先教师自己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接受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始终跟踪本学科领域世界前沿的最新知识和技术,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知识层次,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彭老师专业功底深厚,但她从不满足自己已有的知识,总是孜孜不倦地进行再学习,了解最新的科研信息,她常常在课堂上把一些最新的知识、学术界有争议的问题以及她个人对一些学术问题的新看法介绍给学生。她积极进行科研: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汉办等省部级项目共5个:至今已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参与编写论著7部,教材3本。她踊跃撰写论文,经常参加国际、国内各种学术会议。她的论文曾获得暨大青年教师社科研究会第二次学术成果优秀论文奖。她参与编著的专著曾获国家教委人文社科研究成果著作二等奖及广东省社科规划课题优秀成果二等奖。2001年,彭老师还与贾益民教授等五人共同获得“广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要教好书,教师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摆在教学工作首位,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模式,由知识导向转入能力导向,使学生由适应性学习转为创新性学习,彭小川教授认为这是新形势对教师职业规范的要求,也是培养能适应新时代需求的接班人的关键。她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研究生,她把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每一专题都开列阅读书目,要求学生认真阅读,积极思考,学会运用有关的理论和方法来观察、探讨汉语语法中的一些问题,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上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辩论,再根据该专题的主要内容以及学生感到疑惑的问题作专题讲授。对本科生,她则让学生组织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3-4人),每个专题均提前一周布置预习的内容及讨论的题目,要求每一小组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讨论。讨论后,组内成员轮流执笔书写本组讨论所得的结论和详细提纲(鼓励提出不同的看法)作为作业,按规定时间交给老师。老师再有针对性地在课堂上组织进一步的讨论、辩论,并适时予以点拨、解惑。不仅让学生掌握现代汉语语法的一些基本知识与研究方法,更着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及表达能力。而对特殊的教学对象――留学生,她的教学方法又不同了,她不过分强调内容的系统性,而是针对他们感到疑惑的问题或容易出错的地方,确定教学的内容和重点,她的语法教材都是根据留学生的具体情况自己编写的,她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深入浅出”、“精讲活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着力于培养留学生实际运用汉语的能力。这种“因材施教”的科学态度和方法使她的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因此,每次的教学评估和考核,彭老师的得分总是名列前茅。
五.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是师德的最终目标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不仅应该是一个经济上飞速发展的大国,更应该是在社会主义精神建设上跃上一个新高度的文明之国。作为一个人民教师,负担着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全体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文明程度的直接责任。
作为一种职业,教师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承担着人类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和培养造就新的人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思想的教育者和道德的示范者。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职业性质决定了对教师素质要求的高标准,也就是师德要求的高标准。
我们应该以彭小川教授为楷模,高标准,严要求,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素质和为人师表的水平,用自己的言行和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才能承担起人民教师的民族重任,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


时间:2004-10-25

版权所有@ 华文学院党委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瘦狗岭路377号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邮政编码:510610
电话: 电话:(008620)87206866  email:office@hwy.jnu.edu.cn 请调整至最佳分辨率浏览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