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及我校重要讲话精神,筑牢夯实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构建学校学院党委立德树人工作大格局,华文学院党委申报创建了党建品牌体系。其中,党建品牌项目“不忘初心,重走暨南办学之路”以侨刊《广州华苑》为依托,通过学院党员教师带领编辑部学生重走暨南办学之路的形式,不忘暨南大学办学初心,传播和弘扬暨南精神,探索立德树人新途径。5月27日-30日,编辑部师生赴福建建阳开展党建品牌活动。
星夜兼程,探寻暨南建阳旧址
5月27日清晨,天空还挂着弯弯月牙和点点明星。《广州华苑》编辑部党员教师方李瑾、马萧萧及2名本科学生一同踏上前往福建建阳的列车,迎着朝阳去追寻暨南大学抗战时期在福建建阳的办学旧址。
一路风雨。傍晚,经过转车,师生终于来到建阳第一医院。在医院大门右侧的一片绿地上,几株铁树掩映下有一块巨石,石头正面刻着“国立暨南大学建阳办学旧址”,落款是“暨南大学建阳(时期)校友会协建”,时间是“二○○六年夏重立”。
雨后,泥土芬芳。在夕阳照映下,巨石越发显得充满历史的厚重感。时光流转,岁月无需多言,师生抚摸巨石粗粝的纹理,一如暨南历史的脉络流淌于指尖,翻涌于在场每个人的心中。
此次走访办学旧址,师生还联系到了建阳第一医院原后勤科叶科长,在他的带领下,师生来到原童游镇文庙建筑所在地。此处还立有一块较小的纪念碑,正面写着“国立暨南大学旧址”。据叶科长及当地居住了几十年的居民介绍,旧址建筑在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中期曾用作医院附属幼儿园,拆除后从80年代后期至今,该场地经过几次翻新并一直作为运动场和篮球场使用,目前只有场地东侧那颗粗大的树木是当时暨南大学办学时期留下来的。运动场上,树影摩挲,童稚嬉戏,老人围坐闲谈,暨南大学的故事就这样一代一代流传着。
(师生在暨南建阳办学旧址纪念碑的合影)
(师生在暨南建阳办学旧址一路寻访)
无问西东,不忘暨南办学初心
此次党建品牌活动的采访行程得到了建阳区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5月28日,师生来到建阳区人民政府,与宣传部、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的领导和专家进行了座谈。
区委宣传部刘寒部长、吴永胜副部长及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余庆明主任对我院师生的到来表示了热烈欢迎。双方首先回顾了暨南大学建阳校史。通过追溯先辈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创业、守业历史,同学们进一步追寻了暨南先贤身上所积淀的高尚品质。暨南人在当时如此艰苦环境下弦歌不辍、砥砺前行,一直恪守“忠信笃敬”之校训,注重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培养造就人才,同时还聘请名师包括外籍教师授课,为这些饱受战争洗礼的学生开启知识之窗,展现了暨南大学的教育理念。
吴永胜谈到,不久前因公出差经过暨南大学,在校园里看到建阳路、建阳苑这些由“建阳”命名的道路和建筑,觉得分外亲切和感动,宣传部非常愿意藉此党建品牌项目走访暨南建阳旧址的机会,重拾“暨南情缘”,并期待通过与暨南大学开展一系列文化、商业合作来共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据了解,建阳建制历史超过1800年,是福建省最古老的五个县邑之一,也是朱熹宋慈故里,建盏建本之乡,具有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积淀。吴永胜表示,非常欢迎暨南大学师生来建阳,体验、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并将之传播到五湖四海。余庆明通过对建阳地理位置、朱子文化、崇教传统等方面的介绍,分析了对于暨南大学迁址建阳的几点认识。她希望同学们特别是港澳台侨学生能够近距离了解朱子文化、建盏、建本文化,并表达了与我院师生合作意向,希望重编《暨南大学在建阳》一书。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主任科员蔡哲安作为党史专家,向我院师生介绍了闽北地区特别是建阳苏区革命历史,并讲述了作为“民主堡垒,革命摇篮”的暨南建阳时期师生爱国民主活动。通过重温那段炮火纷飞艰苦卓绝的革命岁月,师生进一步体悟了暨南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升华了爱党爱国爱校的思想认识。
(与建阳区委宣传部等部门领导和专家开展座谈)
座谈会上,方李瑾、马萧萧分别向对方介绍了暨南大学短期中华语言文化及华文师资等培训项目、华文学院校友专项工作及此次党建品牌项目相关工作,期待与对方开展进一步的交流合作。
(师生与建阳区委宣传部等部门领导、专家的合影)
朱子、建本,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魅力
此前,参与党建品牌项目的学生通过大量阅读校史和相关文献,了解到“何炳松校长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主张用传统文化和校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1942年,他抵达建阳后即谒朱熹祠,要青年学生遵循朱子理学精华,并谓“抗战方烈,忠、节二字较武器尤为重要”。暨南师生展现出的爱国情操与何炳松对学生敦品励学和提倡朱子理学精华是分不开的。有感于此,此次建阳之行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走访考亭书院,使学生了解朱子文化、书院文化等中华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来闽考察时指出:“福建自古就是耕读传家之地,宋代建阳书坊的雕版刻印书籍闻名于世,号称‘图书之府’”,建阳出的叫‘麻沙本’,也叫‘建本’,与临安的‘浙本’、成都的‘蜀本’齐名。”近年来,建阳大力弘扬建本、建盏文化,充分挖掘朱子文化内涵,在保留其核心内容的基础上,将考亭理学思想发扬光大,推动了地方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在建阳区人民政府和黄坑镇人民政府大力协助下,相关部门专家带领我院师生走访了考亭学院、朱子纪念馆、朱熹墓、建阳建本文化展览馆等地。朱熹晚年在考亭定居、讲学、著述刻印,留下《楚辞集注》《四书集注》等多部重要著作,形成了影响中国及部分东亚、南亚国家800多年思想体系的考亭学派。我院师生或在雨中接受专家“移动课堂”授课,或亲手制作一幅雕版印刷的《朱子家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魅力。
(雨中,学生接受专家“移动课堂”授课)
(师生了解建阳建本文化,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魅力)
从华文到建阳,收集、讲好暨南故事
此次采访活动,编辑部师生还特别联系到了现暨南大学福建校友会会长、年过八旬的肖汇钦先生、詹育平老师(已故暨南大学福建闽北校友会会长范家震先生之子)、华文学院02级汉语言专业福建南平籍校友杨玲等人,以期通过发掘和记录校友故事,搜集珍贵的老照片和老物件,以口述历史的形式诠释暨南精神,探索“宏教泽而系侨情”的传承路径。
在采访中,学生得知暨南建阳旧址纪念碑的重建还有一段感人的故事。2006年,时任福建闽北校友会会长的范家震先生年逾85岁,因身体不便故委托他的儿子詹育平联系建筑公司,到各地河山产石处遍寻巨石。历经数月才找到这块石头并运回建阳。在纪念碑落成典礼上,范家震先生回顾建阳岁月几度落泪。受到父亲的影响,詹育平多年来也身体力行的传承和弘扬暨南精神。学生们听后肃然起敬,感动不已。
(华文学院学生采访詹育平老师)
此行,学生还走访了由我校董事杨孙西先生在南平合作开办的茶企,体验中华茶文化,体会校友拳拳爱国心、浓浓爱乡情。
华文学院党委立足工作实际,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党建品牌活动的每个环节,并始终坚持“侨教”特色,创新党建工作模式,以“党味引领”“侨教主导”“文化融合”的方式,采用融合式、浸润式、品牌化的培养理念,以《中华语言文化研究与传播基地建设方案》为指引,针对学院三类学生特点分类施教,着力拓展立德树人的受众广度,加强立德树人的影响深度,提高学生主动接受度,以“三度”推动学院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
(文/马萧萧、方李瑾 图/方李瑾、黄丽娟)